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 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

研究报告:国信证券-2020年2月策略月报:疫情之后-200205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20-02-07 21:16:13
研报栏目: 投资策略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燕翔
研报出处: 国信证券 研报页数: 8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994 KB 分享者: 王****民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核心结论:春节前后武汉疫情的爆发打断了A股持续上攻的趋势,疫情后的股市将会如何发展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关于此次疫情的影响,我们认为,一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我们认为疫情的冲击,无论大小,都应该是阶段性的、一次性的,因为疫情本身就是阶段性的。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其负面影响会随着病毒的消退而很快逆转;二是对市场的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疫情对市场的冲击是很短暂的,非典时期股票市场的调整仅持续了八个交易日,这个从二月初市场的表现已经得到验证。
  从投资机会来看,疫情之后我们建议关注四个“新”方向:一是“消费新习惯”,包括数字消费、在线教育、私人经济等;二是“生产新方式”,包括信息系统、云办公、纵向整合等;三是“公共新服务”,包括医院建设、物资储备等;四是“科技新产品”,自下而上与疫情关联度低,本身具有产业逻辑的新科技新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5G、电子产品等。
  2020年1月行情回顾:创业板指再次走强
  2020年1月份,A股市场行情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涨跌不一,沪指下跌、而创业板指再度走强。从我们跟踪的主要指数表现来看,创业板指相关指数延续强势上涨风格,创业板指1月份上涨7.21%,创业板50涨幅高达7.60%;但上证指数出现了明显调整,上证综指跌2.41%,上证50下降4.27%。从市场风格来看,2020年1月创业板指相对于上证综指的走势更为强势,能够持续获得超额收益。其他指数中,沪深300下跌2.26%,中证500指数涨幅为2.09%,中证1000指数也上涨2.37%,万得全A下跌0.25%。
  从行业表现来看,1月份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过半数行业下跌,而科技板块的表现持续占优。1月份涨幅最高的行业为电子行业,累计上涨幅度高达13.54%,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计算机行业上涨幅度为7.73%,仅次于电子。电气设备行业也有不错表现,累计上涨幅度为5.36%。此外,医药生物行业也收获了4.67%的涨幅。受武汉疫情影响最大的休闲服务行业1月份出现了大幅调整,下跌幅度达8.70%,交通运输及房地产行业也分别下跌了6.63%和6.59%。
  2020年2月市场展望:疫情之后
  讨论疫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此次疫情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而从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经济的表现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武汉疫情的持续的确会对经济基本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这个冲击是一次性的、暂时的。
  非典疫情是在2003年4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成为了焦点问题,从4月份开始,抗击非典成为了全国上下的首要任务。此后,非典疫情日趋严重,感染病例数目开始大幅上升,卫生部、北京市领导相继被免职,A股市场也出了一次快速调整。但非典的蔓延与爆发并没有持续太久,从时间上看,抗击非典的工作到5月底已经基本接近尾声。2003年5月21日北京最后一名非典病例出院。截至5月23日,北京市74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北京地区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已经结束,非典传播链完全切断。6月6日,广东连续20天没有新增非典病例,世卫组织解除对广东的疫区警报,广东外出人员在其他国家不再做被隔离的管理。
  从经济基本面的表现来看,非典疫情对2003年二季度的经济造成了明显冲击。2003年年初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不断上行的阶段,GDP同比增速在2003年一季度达到了11.1%的阶段性高位,是自1996年以来首次站上11%。但随着非典疫情的大爆发与防控工作的推进,2003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速快速下降至9.1%,较一季度降低了2个百分点。在春节错峰效应的影响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2003年2月份达到了19.8%的高点,3月份小幅下降至16.9%,抗击非典高峰时期的4-5月份更是持续下滑,分别为14.9%和13.7%。
  虽然非典疫情确实对经济基本面造成了负面影响,但这个事件性冲击更多的属于短期扰动,是一次性的暂时的,并没有改变当时的长期趋势,体现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再次回到上升通道。随着抗击非典工作到5月底的基本接近尾声,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国内经济活动也明显升温。2003年三季度开始,GDP增速再次拐头向上,上升至10%,四季度维持在10%的增速,2003年全年GDP增速为10%,较2002年的9.1%提升了0.9个百分点。月度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拐点与非典疫情的发展关联更加密切,2003年5月份是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的低点,6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再次上升至16.9%。
  从需求端来看,非典疫情对出口及投资增速的影响相对较弱,对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报复性反弹。非典爆发前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自2003年初起便一直稳定在30%左右的水平;出口增速同样没有受到太大影响,5月份同比增速达到37.3%,为2003年的次高点。2003年受非典影响最大的需求是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非典爆发的4-5月出现了快速的下降,从3月的9.3%到4月的7.7%,再到5月份的4.3%,降至了1995年至今的历史低点。但在6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后,社消同比增速迅速反弹至8.3%的水平,并在随后稳定在9%以上的水平。
  客观地说,就目前情况来看,武汉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特别是各类消费是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的,特别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从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来看,这个负面影响是很短暂的,只是集中体现在2003年二季度经济增速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有所回落,到2003年三季度开始,经济增速重新又回到了上升轨道。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一个核心的判断是,疫情对基本面的冲击,无论大小,都应该是阶段性的、一次性的,因为疫情本身就是阶段性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病毒的消退而很快得到逆转。如果说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持续性影响,最有可能的还是在这个短期经济的波动中,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可能会加速。
  当然,本次疫情对经济的真实影响还要取决于未来疫情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较为确定的估计是后续货币政策将易松难紧,这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情况并不一样。从2002年后期开始中国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对自1996年开始的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结束的预期也就开始渐渐增加,但由于2003年上半年非典的影响,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宽与紧产生了分歧。在防控非典工作基本结束后,经济增速再次回升,2003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月度金融统计报告,表示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可能选择适当的时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算是第一个可能收紧的信号。实质性的动作是8月23日,央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从2003年起,货币政策结束了自1996年以来的宽松,开始逐步转向收紧周期。
  当前经济所处的位置与2003年非典时期并不一样,这决定了后续货币政策变化将不同。在2002年2月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银行的“首次”降息后,中国经济进入到一轮新的上行周期,防止经济过热逐渐成为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货币政策开始逐步收紧的过程,只是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暂时性扰动推迟了这一转变,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回归到上升趋势后,货币政策延续原来的方向,也就是转向收紧。但在本次武汉疫情爆发前,中国经济长期增速处在缓慢下降的过程当中,短期增速也仅是出现了企稳复苏的迹象,远远没有到过热阶段,货币政策环境也较为宽松。所以在疫情对经济短暂冲击结束后,货币政策也大概率延续宽松,而不会和2003年下半年一样收紧。
  另一方面,“稳中求进”是当前主要的政策基调,这意味着在武汉疫情的冲击后,稳增长要求货币政策更是易松难紧。在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调控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此次疫情很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在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下,后续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事实上,春节过后货币政策已经释放出了明显的宽松信号。央行2月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和金融市场资金集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9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4%;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55%,中标利率双双较前次操作降低10个基点。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武汉疫情对A股市场的冲击是很短暂的。参考2003年4月A股的表现,当防止非典疫情工作成为市场焦点后,市场也相应的出现了一轮快速调整。但此轮调整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仅仅持续了8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1631点跌至1487点跌幅达8.8%。在急跌之后,市场又展开了一波快速反弹,到6月2日达到反弹高点1577点。通过比照A股和港股在非典疫情后的表现差异,也可以用类似反证的角度,来说明非典疫情不是后续A股行情低迷的原因。因为毕竟,在2003年非典疫情是两地面临的共同变量,但事后股市行情却截然不同。因为从逻辑上讲,从A股和港股非典之后走势的截然不同,基本就可以断定,行情背后的原因,不是非典这个两地共同面对的“相同变量”,而应该是各自面对的“不同变量”。
  事件性冲击一般只会造成短暂的扰动,未来长期走势还是取决于支撑行情的根本性因素是否发生了变化。支撑当前A股行情长期上涨的主要逻辑还是在于经济数据的持续好转,以及企业盈利周期大概率回升。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在疫情爆发前,消费和GDP增速保持平稳,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明显回升,进出口贸易超预期,制造业的投资生产活动也更为活跃;除此之外,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上市公司盈利修复提供了非常友好的经济环境。诚如2003年非典时期的经济表现,我们认为,疫情对基本面的冲击,无论大小,都应该是阶段性的、一次性的,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随着病毒的消退而很快得到逆转。
  从投资机会来看,疫情之后我们建议关注这几个方向:一是消费新习惯,包括数字消费、在线教育、私人经济等;二是生产新方式,包括信息系统、云办公、纵向集聚等;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包括医院建设、物资储备等;四是自下而上与疫情关联度低,本身具有产业逻辑的新科技新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5G、电子产品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3820号-2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0665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