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机构资讯

研究报告:博览财经-高层决策参考第2612期-171106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7-11-06 13:40:57
研报栏目: 机构资讯 研报类型: (RAR) 研报作者: 曹倩
研报出处: 博览财经 研报页数: 1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342 KB 分享者: b****c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公开场合不断强调,中国经济应重点防止“明斯基时刻”。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与黑天鹅、灰犀牛一样,这也是一个象征经济崩溃的悲观名词。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那么,中国到底会不会迎来“明斯基时刻”?
中国特殊的体制,造就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资源调配能力。这种能力,从改开初期的工农业剪刀差,到千万国企职工下岗,再到央地财税分流,犯过拍脑袋式的错误,也取得过令人侧目的成绩。这几年,随着“制度自信”的确立,以及反腐整肃带来的执行力提高,“资源调配”的思路和手段,逐渐有重剑无锋大开大阖的架势。
中枢机构发起的这两场战役,本质上也是“调配”:供给侧改革,将企业利润在上中下游企业之间调配;地产去库存,将债务杠杆在居民部门和非居民部门之间调配。前者化解了煤钢过剩的死局,排掉了十几万亿信贷和几百万产业工人的地雷;后者将天量的三四线地产堰塞湖灌给欢天喜地的扛鼎老乡,拯救了银行和地产商。两场战役的胜利,将明斯基时刻的争论,打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今天,如果没有两场战役的胜利做后盾,恐怕没人敢大大方方地把“明斯基时刻”这个词儿说出来。即使最严厉的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去库存和供给侧改革,经济数据和银行坏账率恐怕难以想象,届时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尤未可知。当然,因为利益的“调配”,本来的埋单者变成得益者,本来的得益者变成埋单者,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推荐给朋友: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5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18028519号-11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