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8-02-27 16:57:06 |
研报栏目: 债券研究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谭卓 |
研报出处: 招商证券 | 研报页数: 14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708 KB | 分享者: qin****nt | 我要报错 |
摘要:
熊市这一年,机构持仓的“嬗变”。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17年严监管和去杠杆的并举,债市不仅顺势“走熊”,短期跌势汹涌更成为常态。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市场环境的骤变,机构如何调仓以应对?负债端压力相异的机构,择券策略如何?我们以托管数据作为观察窗口,回顾2017年持仓状况的同时,试图从微观视角理解市场运行的逻辑。
一方面,托管总量突破75万亿,但增量出现拐点。截至2017年末,债券托管总量达到75.8万亿,绝对规模延续增长势头。其中,中债登托管总量突破50亿,创历史新高;上清所及中证登托管量亦维持在阶段高位。不过,同比增速折射出疲态,三大机构托管总量增速均同时出现回落。上清所及中证登托管增速触及2013年以来新低,前者与短融、超短融及中票融资成本骤升,削弱净融资有关,后者主要因公司债供给受阻;中债登托管增速亦呈现拐点,地方政府债及企业债净融资疲弱形成拖累。
另一方面,持仓结构则揭示的机构配置行为的分歧:
1)商业银行普遍减持来自于全国性商业银行需求的弱化,触发因素(超储率、额度挤占、监管及风控)相互交织,且存在中期影响的特征。相较而言,农商行及城商行信贷投放渠道不及全国性商业银行广,资产配置对债券更为依赖,反而成为债市增量资金的来源。不过,同业去杠杆及中小银行风险管理的强化,或将弱化其配置力量。
2)保险机构减仓具有一定的领先特征。10月市场莫名下跌成为常态之前,就已出现压缩持仓的行为。
3)交易型机构中,广义基金和证券自营均对信用品种较为青睐,主要与2017年下半年以来发行人信用资质普遍提升,收敛信用风险有关。不过,择券策略向高流动性及高资质企业债倾斜,也再次印证“防御”心态的渐成。相较而言,负债端较为稳定的证券自营应对市场波动能力较强,足以操作左侧配置策略。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超预期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